东莞草台班子的那些事
<p>[TOC]</p>
<h1>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出现低级错误</h1>
<p>在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莞控股”)4月7日晚公布的2024年年报中,审计机构是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一处落款里竟出现了“前任”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字。</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465e5e451e4e6e1e19bcf92b930b8b5&amp;file=file.jpg" alt="" /></p>
<p>来源:东莞控股2024年年报</p>
<p>年报显示,东莞控股2024年“降收增利”,研发费用同比降幅超过50%。</p>
<p>凌晨紧急修正</p>
<p>根据东莞控股2024年12月15日发布的《关于聘任2024年度审计机构的公告》,该公司拟聘任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为2024年度审计机构。同时,东莞控股已就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情况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充分沟通,其对变更事项无异议。</p>
<p>Wind数据显示,2019—2023年,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五年担任东莞控股年审审计机构,期间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2024年年报中出现的审计机构名称错误,有自媒体博主分析,“估计直接套用去年的年报模板,落款事务所的名字都没有修改”,并称“年报不可儿戏”。</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87b46fd75c10b92e1fcae5c93040f9ab&amp;file=file.png" alt="" /></p>
<p>4月8日0点8分,东莞控股重新发布了一版2024年年报,其中原先被误写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地方,已更正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原先的版本已下架。</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1f8cca128b356ab41e0b25c1b7d6747&amp;file=file.png" alt="" /></p>
<p>来源:东莞控股2024年年报(更新后)</p>
<p>在过往的监管公告、媒体报道等中,上市公司年报里出现低级错误的情况并不鲜见。如根据上交所2024年8月2日披露的《关于对福建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当年5月10日福日电子披露的《关于2023年年度报告更正的公告》显示,因工作人员工作疏忽,导致该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多处内容列示错误,包括“主要会计数据”中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有关数据,“主营业务分析”中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及其变动情况的部分数据等。上交所指出,年度报告是信息披露的重要文件,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事项,福日电子年度报告中出现包括主要会计数据、主要财务指标等多处错误,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p>
<p>就年报中出现的审计机构列示错误,记者致电东莞控股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不太清楚相关情况。</p>
<p>研发费用同比降幅超五成</p>
<p>公开资料显示,东莞控股是东莞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高速公路投资、运营,新能源充换电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类金融运营管理,股权投资等。2024年,东莞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6.92亿元,同比下降 63.91%。对于营收下滑,年报称系由东莞控股退出东莞市轨道一号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号线公司”)所致。年报表示,考虑到轨道业务的投资压力及风险, 报告期东莞控股退出轨道交通业务,不再持有一号线公司股权。</p>
<p>营收下滑的同时,东莞控股2024年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34.63%;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13.73亿元,同比增长253.10%。从营收的构成来看,东莞控股2024年近八成收入来自高速公路通行费;超过97%的收入出自广东省。</p>
<p>值得一提的是,东莞控股2024年的研发费用为412.56万元,同比下滑52.63%;研发人员人数从2023年的51人下降为45人,同比下滑11.76%。年报称,东莞控股研发投入全部为东莞市康亿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亿创公司”)的研发投入,后者为东莞控股的下属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建设及充电服务。2024年,康亿创公司归母净亏损为2466.08万元,较2023年1848.77万元的净亏损进一步扩大。</p>
<p>根据年报显示,东莞控股的研发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折旧与摊销、其他费用三部分构成。其中,2023年的其他费用金额达406.17万元,占同期研发费用比例接近47%,而该费用在2024年仅有1.23万元,同比降幅高达99.7%。</p>
<p>对于研发费用及其中其他费用的快速下滑,以及其他费用包含怎样的明细,东莞控股上述负责人只称相关下滑属于正常的波动,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要求。</p>
<p>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控股”)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通过自查发现存在前期会计差错。东莞控股已对这些前期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并对其2023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改。</p>
<p>2023年度,东莞控股下属的东莞市东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康亿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通过自建充电桩向客户提供充电服务。两家公司认为企业属于主要责任人,将充电服务全部所得确认为收入,同时将采购的电力支出确认为成本。两家公司的充电服务业务一直按总额法确认收入。</p>
<h1>东莞控股自建充电桩收入口径错误</h1>
<p>东莞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通过自查发现存在前期会计差错。东莞控股已对这些前期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并对其2023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改。</p>
<p>2023年度,东莞控股下属的东莞市东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康亿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通过自建充电桩向客户提供充电服务。两家公司认为企业属于主要责任人,将充电服务全部所得确认为收入,同时将采购的电力支出确认为成本。两家公司的充电服务业务一直按总额法确认收入。</p>
<p>东莞控股结合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8月23日发布的《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经自查、审慎判断,认为上述两家公司所收取的应付给供应商的电费部分为代收代付性质,应当按照净额确认收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