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U


自行车

<p>小学一年级的那个夏天,父亲推着一辆崭新的红色小山地车回家,车把上还系着鲜艳的彩带。这辆儿童山地车,成了我人生中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记得第一次练习时,父亲在后座扶着车架,我紧张地握着橡胶把套,手心里全是汗水。小区的水泥路上,歪歪扭扭的车轮印记记录着我跌跌撞撞的学习过程。膝盖上的淤青和擦伤成了那个夏天的特殊勋章,直到两周后的傍晚,我终于能够独立骑行50米不摔倒。那一刻,晚风拂过脸颊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p> <p>升入初中后,家里那辆老式自行车成了我的忠实伙伴。这辆银灰色的&quot;老爷车&quot;虽然款式陈旧,但钢制车架结实耐用。每天往返4公里的上学路,让我逐渐掌握了应对各种路况的技巧:如何避开突然打开的车门,怎样在雨天保持平衡,甚至学会了单手扶把骑车。最难忘的是冬天清晨,戴着毛线手套骑车时,冰冷的金属车把透过手套传来的寒意。这辆老车陪伴我度过了整整三个春秋,车铃铛的声音成了初中时光最熟悉的背景音。</p> <p>初二暑假,父亲兑现了他的承诺——带我来一场长途骑行。我们特意购置了旅行自行车色。我们从天津出发,沿着228国道一路向东。第一天就骑行了80公里,到达唐山时我的大腿肌肉已经酸疼不已。但随后的日子里,身体逐渐适应了长途骑行的节奏。</p> <p>沿途的风景至今历历在目:秦皇岛老龙头的海浪拍岸声,葫芦岛笔架山下的农家乐,大连星海广场的璀璨夜景。最惊险的是在营口路段遇到暴雨,我们穿着雨衣在能见度不足50米的情况下骑行了两个小时。这场历时10天、总里程约800公里的旅行,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更让我体会到了骑行旅游的独特魅力——用最亲近自然的方式,感受大地的脉动。</p> <p>现在,我的墙上贴着一张中国公路地图,318国道被我用红色马克笔醒目地标注出来。每当学习疲惫时,我总会望着地图出神,想象着未来某天能够骑行这条&quot;中国人的景观大道&quot;。我已经开始收集相关资料:高原骑行的注意事项,必备的装备清单,甚至学习简单的自行车维修技术。计划在高中毕业后的暑假,用两个月时间完成这段史诗般的旅程。从上海人民广场到西藏友谊桥,这5476公里的路程,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心灵的洗礼。</p> <p>从那个骑着红色小车摇摇晃晃的小男孩,到现在怀揣骑行梦想的少年,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每一次蹬踏都是成长,每一段路程都有故事。或许正如父亲所说:&quot;人生就像骑行,既要保持平衡,又要勇往直前。&quot;</p>

页面列表

ITEM_HTML